金秋時節,正值煙葉「趕烤」季。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30000余畝烤煙進入烘烤繁忙期。
8月28日早上,在劍坪村煙葉栽培基地,煙地裏蔥郁的煙葉隨風搖曳好像綠色的海洋,十幾名鄉民正穿梭其間,摘的摘、捆的捆、背的背,然後將煙葉裝車拉往會集烘烤點。
編桿、上架、烘烤、下架,來到普安鎮劍坪「村莊動力站」,鄉民們繁忙而有序。兩排潔凈而整齊的全電智能烘烤房,在充足綠電的帶動下,每間烤房熱氣騰騰烘烤著煙葉。打開烤房門,排列在烤房內的金黃色煙葉展現在人們面前,不只色澤純凈,並且煙葉質量好、純度高。鄉民們繁忙著從烤房裏擡出一桿桿「黃金葉」,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當天,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廣元)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薛劍、陳明虎、唐錫剛來到劍坪「村莊動力站」,對動力站內的供電線路、配電設備和用電設備進行巡視查看,宣揚安全用電常識,確保烤煙烘烤高峰期用電設備處於傑出的運轉狀況,讓滿格綠電為村莊復興賦能。
以前,劍坪會集烤煙點利用燃煤烤煙,為積極響應國家綠色展開號召,從2019年開端,該會集烤煙點「華麗」升級改造,安裝了4臺750千瓦會集式電鍋爐,將傳統燃煤烘烤房改造滿足電智能烘烤房,國網廣元供電公司為其架設專線,安裝專用變壓器。
「這個鍋爐下崗幾年,現在都生銹了;現在全電烘烤,智能控溫。」烘烤師傅楊開勤指著放在一旁的燃煤鍋爐說。
楊開勤有四十多年種煙閱歷,算是當地的老煙農。他閱歷過煤烤煙、柴烤煙,據他介紹:現場煙煤堆積如山,炭灰、煤灰遍地,還得24小時蹲守,又臟又累。相比之下,全電烤煙房方便又潔凈,全程自動化,免去加煤加柴之苦,並且低碳環保、成本低,每烘房能節約200元左右。
「從6月底以來,這兒的54間全電烤煙房都是24小時滿負荷運轉,對電的要求高,供電公司在我們烤煙季來臨前就對動力站所觸及的線路設備進行巡視測溫,烤煙高峰期供給專班服務。」談到供電服務時楊開勤豎起大拇指。
綠色烘烤,綠色展開。目前廣元已在劍閣、昭化等區縣建成具有全電烘烤功用的「村莊動力站」4個,共有全電智能烘烤房200余間。每年從6月底開端,動力站每天煙葉采收量大,電烤房滿負荷運轉,對電的牢靠性要求高。除了7-9月會集烤煙,動力站還可為當地食用菌、香菇、木耳等農副產品供給烘烤,下降烤房閑置率,進步農產質量量,為農戶增加收入,為村莊復興供給牢靠電力保障。
為最大程度保障動力站烘烤時電壓穩定、線路疏通,除了加強相關線路設備的巡視測溫,國網廣元供電公司還在煙葉烘烤的要害節點供給「保姆式」服務;同時落實「3+1」政電聯動服務機製,在城鎮、村社展開駐點服務,發現問題及時與煙農溝通,輔導幫助煙農消除用電危險,為村莊復興保駕護航。
村莊動力站不只推動農業生產的綠色生態轉型,讓農戶享用實惠,還能讓當地老百姓完成家門口就業,解決農村老人、婦女就業問題,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力秦巴山區村莊復興。
來自湖北的種煙老板王中青說,本年是他到劍閣種煙的第二年,共流通150畝地種煙,每年他需付務工費十余萬元。「除了有土地流通的收入,還有在村莊動力站務工的工錢,一個烤煙季工錢就能掙7000元左右。」在劍坪「村莊動力站」,一位70歲的鄉民對自己在家門口掙的零工錢表明很滿足。